top of page

奇形怪狀陳美彤 

Writer: Edward Chow 

CHAN Mei Tung_3.jpg

浸大人文學課程30週年專題創作 

陳美彤 Chan Mei-tung

2014年人文及創作系畢業生 

2022年的官方身份:自由身工作者、兼職興趣班導師 

實際在做的事:教瑜伽、做人體寫生模特兒、寫字、讀書、做藝術

2014 HMW graduate  

Official occupation in 2022: Freelancer, Part-time interest class instructor  

Things that she is actually doing: teaching yoga, being a figure drawing model, writing, reading, making art 

陳美彤,末代舊制人文學本科生,文院專修宗教及哲學,2012-13年赴捷克交流學習,2014年畢業。畢業後做過素食工場女工、藝術行政、藝術項目研究助理,期間一直在做行為藝術和形體藝術。有再去歐洲,去泰國做藝術,2018年赴印度修學瑜伽及考取瑜伽導師專業資格。 

2022年的官方身份:自由身工作者;兼職興趣班導師(美彤:「我是靠這兩個身份拿政府抗疫補貼的,雖然當『自由身工作』 成為一個官方認可的身份後,其非建制自由度實在有待商榷。」) 

實際在做的事:教瑜伽、做人體寫生模特兒、寫字、讀書、做藝術。 

用小額收入,換取生活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以上是美彤的自我描述。跟美彤談天,大可不著邊際無所不談,她會帶你去看白鷺、她會跟你說河中的魚何時交配,你隨口問問素食的她,會用甚麼蔬菜來形容自己,她不假思索地答你:「西蘭花!」原因是:「我是一個不正常的小朋友。」然後哈哈大笑,但接著會後補充大量資訊:「在知識層面來說,它是一種高葉綠素的蔬菜,而且含有豐富的鈣質。」「但其實要分辨哪種是高鈣蔬菜,又不需要以知識層面來牢記,只要那蔬菜看上去是堅挺硬身的,它就是高鈣的。」 

「其實,我都好喜歡吃牛油果,早在大眾都未認識牛油果之前,我就已經在吃。」 

約美彤做訪問,就是這樣「爽皮」,因為我基本上可以什麼也不用準備。我只要拋出一個話題,她就會「自動波」地為這條題目提供很多很多的養份。 

我原本定了另一個題目給美彤,但她說在我聯絡她做訪問之前,親愛的羅貴祥教授向她漏了口風,並教她怎樣看待這個訪問:「你只要展示一下你的『奇形怪狀』就可以了。」 

被人以「奇形怪狀」來形容,是需要何等強大的心臟才能承受,但美彤笑著替羅教授護航:「當然他是知道我的底蘊才會開這個玩笑。」這倒是一段很有愛的師生關係。那麼,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陳美彤與人文學的「奇」、「形」、「怪」、「狀」。 

美彤與人文學的「奇」緣 

人文學系有一科必修科——「美學」。「美學」一科的期末功課玩味很濃,大家可以選擇:1. 做一個藝術作品,或2. 評論一個藝術作品 

美彤:「當時我沒有想過,這樣做不只成為了人文學系的奇葩, 更成為整個文學院的傳奇……」「當日我呈上並作評論的藝術品,正是本人在歐洲做過的一個行為藝術作品,即我的那份美學功課是包括了1+2。當日進行口頭報告(presentation)的地方是在Lecture Hall (當時大學最大的講堂), 外系生也可以來旁聽,而我Present我的期末功課時,在我的Power Point裡面展示了我的裸體……」聽罷美彤的分享,我可以想像到那一刻在場人士的譁然及過後的「溫馨提示」,但我還是不慌不忙地告訴美彤: YOU ARE NOT ALONE! 

因為早在她之前,也不乏令人難忘的「奇葩」功課,包括: 

  1. 有位師姐呈上的作品,是一疊港幣$100的現鈔。她一邊撕鈔票,一邊聲淚俱下地訴說自己過去關於貧窮的故事,每說一件事跡,就撕爛一張,看得大家都心(肉)痛。 

  2. 有一位同學提交的作品,是一個盒子內放了一條鮮魚,大概是想記錄一下腐壞與死亡的美感經驗吧。豈知老師沒有即日批改,直到老師打開盒子時……(相信大家隔住個mon都感受到那股氣息🙂)  

以上那幾位前人於這一科的成績若何,我就不得而知,反而美彤很興奮地說:「 這些學生, 一定A 啦!不給她打甲級也對不起人文學精神。」話題一下子扯得太遠,雖然我們樂在其中,但我還是要把焦點放回美彤身上。當年還是中學生的美彤,透過我們一位姓祝的師姐,得知有「人文學」(Department of Humanities,簡稱HUM或HMW)這個課程。自覺高考成績強差人意的美彤,最後透過「聯招」加「校長推薦計劃」,順利成為HUM人。美彤有感這樣艱難才可入讀HUM,於是要向最高難度挑戰:不選修Visual Art,不選修Communication,偏偏選擇宗哲,厡因是:「我知道,假如我不選宗哲,我這一生也不會拿起康德的原文來讀。」 

在此,我要多謝祝師姐,多謝推薦美彤的校長,多謝羅貴祥教授,多謝康德,我們HUM才得美彤。 

美彤與「形」體 

美彤很懂得使喚自己的身體,她擅長以形體去演繹藝術、她透過瑜伽去釋放能量、她甚至喜歡勞役身體,以務農來連繫大自然。她是一位行為藝術家/瑜伽導師/熱愛自然的素食者,也同時是一位人體寫生模特兒,沒錯,當其他同學的兼職是替中小學生補習或當售貨員時,她卻是去當裸體寫生模特兒。 

美彤倒覺得行為藝術家和形體藝術家都只是一個身份,最重要還是實踐(practice)。她近來專注教授瑜伽,另外又跟老師學習太極導引,還想再深入鑽研一下「身心學」(Somatics)。她時常強調自己「形貌不符」。在大學時期,大概是因為她作行為藝術的關係,常被人誤會她是修讀視覺藝術的,但她本人卻從不懂得繪畫,要不,就被以為是修讀Communication、修讀電影電視的,卻從來沒有人覺得她是修讀宗哲學。於我而言,沒有一種固定的形態,即甚麼都不是,亦同時甚麼都可以是。 

美彤與「怪」現象的磨合 

美彤這樣自述:「搵錢搵得少,花費不多,慾求不多,人就自然更專心,思想會更清晰,做決定會更果斷,亦不會有太多無謂的恐懼。起碼政府不能用錢嚇到我,因為我本來沒有錢也生活得好好的,這樣內心好實在,好踏實。」

美彤覺得這幾年,看見香港如此這般,傷心還傷心,但另一邊廂內心又有一種興奮,就是能夠旁觀到低處又再低的摧毀性時刻。其實人們或多或少是會有一種眼見物質被摧毀,感受再被昇華的快感,那讓她想起以前跟KK(黃國鉅博士)讀《荷馬史詩》時他說到,人多多少少是喜歡看戰爭場面的,因為摧毀是能產生快感的。 

美彤很老實地說:「我真心覺得這個就是我少年時候期盼看見的香港,它終於出現了。大企業、大機構、大型文化項目都停頓,連很主流的人都開始實踐小社區經濟,以前普遍只會消費的香港人亦終於看到文化藝術的價值。所有我想看見的都真的出現了,只是我想不到原來會讓這一切出現的原因不是社會演進,而是社會崩壞,不過崩壞的時代,才是文藝復興的時代,真的。」

然後,她又把話題拉到「Contemporary」上:「『Con』就 『temporary』的了,如果沒有一個大的框架和mapping去盛載這些 『temporary』的時候,你的人生會沒有希望,尤其在這個所有事都是碎片,所有事都是一瞬即逝的時代……所以『時間』和『時差』也是屬於我們的。」

接著話題一轉,又跳到「人文學之父」——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的頭上:「因為疫情的關係,我無聊之際就重溫一下人文學與Pandemic的關係。人文學的起源就是源於中世紀Pandemic的時代,因為當年在歐洲肆虐的黑死病,令彼特拉克重新以「人」的角度去審視過去的經典古卷,這就是人文主義的起源。」 

我很驚嘆美彤都把課堂裡的知識牢牢記著,還套用到當下的時勢。雖然現在的她對未來沒有什麼大計,覺得現在這個時勢花力去把計劃做到一板一眼也是浪費精力的,不過心底裡還是有一些方向:「在這種必需不事生產的日子,正讓我把心裡所想所信的根植養得更深更深,我倒不太擔心將來,因為根柢深,生自長。」看來更古怪的時代都嚇不倒美彤。 

美彤當下的生活「狀」況 

美彤身上總是散發著一股能量,告訴你甚麼是「活在當下」。 

住在元朗屋邨的她,會不時走到附近河邊,或看白鷺作息,或看魚兒交配;公園裡那棵是甚麼樹、那束是甚麼花,她可以娓娓道來;走過路旁一堆我以為是雜草荒地之處,她能夠指出當中哪棵是菜哪株是藥;公用空間上的陳設鋪排、原料運用以至背後的故事,她都會一一留意,疫情沒有淘去美彤欣賞生活的興致。 

美彤坐在書桌前說:「最近在做的事:耍太極、寫作、讀書、在問自己好多問題、好想講好自己的故事。我相信我對自己的故事和內心都剖析得更真摰更仔細的話,必然都會觸碰到每一個人的內心。畢竟,人活著,可以遇上的來來去去也是差不多的事,事件剪接交疊的時間、地點、比例有些少不同,就產生了不同的人生。」那個在床前書桌加上休閑裝束的美彤,裡裡外外都跟大學宿生沒有兩樣,包括那團火。 

明明開初說好是快快完成訪問,然後開支紅酒談天說地,結果,是先開了紅酒邊酌邊吹水然後才入正題。最後,當然不只是一支。 

FOLLOW US ON

  • Instagram
  • Facebook
  • YouTube
pearl pink-background (2) (1).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