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的ci1 mei6 mong5 loeng5
Interviewer & Writer: Edward Chow
浸大人文學課程30週年專題故事
Kim Tang 鄧素娟
鄧素娟,2005年畢業於人文學課程,即人文及創作系的前身,主修中文,現為一所為各大品牌及客人創造經驗的互動設計工作室創辦人。
Kim Tang, graduated from the Humanities Programme in 2005. She is one of the co-founders of the digital engagement lab, TIEBUSA DESIGN.
與Kim的初次見面,要追溯到2010 年初的一次HUM 20週年籌備會議上,就只是那一次我們在學校的會議室見過一次面。到了25週年銀禧的籌備,也都只是通過email和電話溝通,就完成了整件事。之後的日子,不是我在Facebook 點讚一下她的辦公室管理趣聞,就是她笑一下我Facebook的無聊近況。如是者,相隔12年的一個晚上,我跑到了她的工作室,邊吃邊喝邊談談她自身的「癡」、「未」、「網」、「兩」。(沒錯,又係飲)
ci1——人生中最「癡」線的事
「25歳那年出來創業。」Kim不假思索地回答。中學時理科出身的Kim,到大學時卻跑進了人文學課程,畢業後在房署當過一陣子公務員,企圖改變社會,又當過兩年多的電視台編劇,然後就在25歳那年創立現在的公司。而在創業時,Kim與拍檔,每人手上就只有一萬元的資金,沒錯,即二萬元,不是美金,是港幣。Kim回想道:「當時,請人很困難,來面試的人都難免有點看不起我們,一來我是女老闆,二來我太年輕。在還是滿有性別歧視的I.T. 界, 有點資歷的人來到見工,都會帶點『你掂唔掂㗎?』的質疑。而且我們是初創企業,人家真的覺得是來幫我們的,所以當時只可以用誠意和給予員工很大的自由空間,才能留住他們來替我們工作。」
Kim回想起創業初期,找生意的吃力過程。儘管不斷打電話發電郵給不同的目標客戶,懇求給予見面及陳述產品的機會,但作為一間初創公司,也沒有幾個客戶會放膽給他們試刀。Kim試過一段不短的日子,經濟拮据到連坐車回家的錢也沒有,要從旺角步行回東九龍的家。不過,經過十三個寒暑後,Kim的公司已由一間房仔變成三千多呎的互動工作室了。訪問期間,Kim也不忘答謝我們的前系主任朱耀偉教授,及現任的系主任羅貴祥教授,在她成立公司的初期,給予機會為學系設計網頁、招牌及20週年慶祝活動的種種事宜等,好讓她的新公司有發揮的機會,並帶來不少的發展機遇。這可以解釋到,為何Kim的公司在「無肉食」的情況下,還這樣落力地為我們的25週年慶典來張羅。
當然,Kim還有一個更「癡線」的想法,就是放下面前所有的貪嗔癡,包括這間公司,然後跑去出家……我只可以說句:「Kim,你累了。」
mei6——到目前為止「未」完成的心願
Kim對這個問題,是早有準備的:「我有想過將我的創業的經歷,拍成一部電視劇或電影。」Kim很想透過自身的故事,告訴大家這世界上有很多自以為不可能的事,其實充滿可能,希望可以鼓勵有心從事創科或創業的年輕人:香港這個地方雖小,但可能性卻很大。雖然劇本已經寫好,不過礙於資金、時勢等種種因素,願望到現在還未遇到適當的時機來實現。我在此,祝願Kim的這個心願,早日登上螢幕。
mong5——「網」絡世界跟你的交纏
對於這個題目,Kim駕輕就熟:「2012年,是Facebook與IG大行其道的年頭,人們開始建立各自的社交網絡,並在這個網絡上熱烈互動。但畢竟社交網絡是Digital 的,大家在真實的生活上卻從未謀面,然後我們開始討論這些在網上發生的經驗和分享,有沒有可能連結到網下的真實生活中,於是我們公司就有了互動設計經驗這個方向。」所謂「互動設計」,就是在一個適合的時間,揀選一個適合的地點,聚集一群適合的人,為他們創造一些特別的實體經驗。例如現在我們經過的一些商場的攤位,那些互動遊戲,將一些網上的經驗,透過一些提供給客人娛樂的 Entertainment、為推廣零售商品而設的Retailtainment、甚或提供教學元素的Edutainment 等,讓人們將親身的網下體驗,又再放回網上分享,這種「經驗的創造」,就是Kim的公司一直在探索的領域。當然,Kim他們的團隊又怎會放過當前大熱的「元宇宙」概念呢?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怎樣以虛擬的化身在虛擬的空間與另一個虛擬的化身互動,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性的玩意,不過Kim續說:「元宇宙這條路還很遠。」
loeng5——假如你的人生有「兩」,你的另一個人生想做甚麼?
Kim打趣地回答:「當學者吧!」原因是,她覺得她在學時遇到的Prof. Man、Prof. Chu及Prof. Lo等,位位都有型有格、年輕又風趣,跟學生的距離很近,她還試過跟Prof. Chu去唱K!(編者按:我很羨慕)所以Kim覺得當教授是一件很有型的事。放心,現在HMW的老師們,不論男女,都依然秉承著一貫的有型有格。
彩蛋
與其說這是個訪問,我倒覺得是和Kim的一次聚舊,這樣難得的機會,我當然要給Kim親身訴說一下她當年在Year 3時,美學那一科習作的「癡線」創舉。(沒錯,Kim就是Prof. Man好喜歡同大家分享的那個拿一大叠一百元港幣現鈔,在課室內邊訴說自身與貧窮糾纏的故事,邊將現鈔一張一張撕毀的主人翁。)這個故事,我從Prof. Man口中不知聽幾遍,今次終於有機會親耳聽聽這個當日的表演者的內情,然後,我知道了:
1. 當日Kim從櫃員機提取了自己戶口內的所有積蓄,全是一百元現鈔,大概有數千元;
2. 在「表演」前,有同學親身驗鈔,因為他們質疑那些是道具錢幣;
3. Kim當時說,她會一直說故事一直撕毀手上的現鈔;
4. 在Kim撕下第一張現鈔時,大家都難以置信;
5. Prof. Man看得淚流不止,深感自身作為教育工作者,卻時刻要被經費刁難著教學的理念;
6. Kim的故事未說完,就被同學截停了,最後變成了是大家各自分享對錢的體會;
7. Prof. Man勸Kim不要棄掉那叠被撕毀的art piece,十年後拿出來看,會有另一番感受;
8.下課後的Kim身無分文,要從BU步行回家;
9. 早前Kim在執拾辦公室時,重遇那盒art piece;
10. Kim的媽媽和她的工作室拍檔,原來從不知道她這段癡線的往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