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師亦友的文教授
Writer: Helena Tai
浸大人文學系30週年專題故事
文潔華教授
文潔華教授,曾任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總監及人文學講座教授,於2022年6月離開浸大。學術研究範圍包括:中國美學、西方美學、新儒家哲學、女性主義哲學及美學、當代藝術問題及文化研究等。2003年獲取美國富爾百列特(Fulbright)研究獎學金。2009-10年獲委任為美國威斯康辛州馬其特大學百周年紀念婦女聯會講座教授。
聽著大家細說與文潔華教授的一點一滴是一件很有温度、很人文學的事。提到和文教授的相知相惜,大家都侃侃而談她的大愛、雅致、真性情和時而充滿童真的性格。這些關於感恩的故事總是讓人動容。
「第一次上課的時候,我看到一個很漂亮,很年輕,和我們年齡很接近的老師。文教授當時的頭髮很短,接近skinhead, 穿著民族服裝來上課。我們這些來自普通中學的一群女孩子,從文教授身上認識到老師原來是可以那麼有型,大學生活是可以這樣自由奔放,甚至打扮也可以無拘無束。原來學術界是可以包容這類老師的存在。這就是文教授給我很深刻的印象。」資深傳媒人,現職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知識交流及學院發展經理的林雯茵說。
「文教授最讓我敬佩的是她對每個人都一視同仁。她每天都在身教她的價值觀,對學生完全沒有架子,當我們是大人一般看待。在我許多艱難的時期,她一直在我身邊。她就是那種很慷慨、二話不說就會幫你的人。從一個小妹妹到現在人生下半場的好朋友,我和文教授都有一種很莫名其妙、很前世今生的因緣際遇,儘管我仍然無法改口叫她Eva!」
文教授就是那麽充滿親和力的一位學者。對資深音樂及文化人,現為港大通識教育總策劃的黃志淙來說,雖然他不是文教授的學生,但他從在電台做音樂資料搜集到投身教育界,也一直視文教授為一個老朋友和很好的前輩。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形容Eva,那一定是‘非凡的’(exceptional): 她有非凡的同理心、真性情、智慧及助人的精神。
「1985年,就讀浸大傳理系的第一年,我在電台節目《突破時刻》做資料搜集時認識Eva,她當時是節目主持人之一。這些年來,她一直很照顧我,並不時邀請我參與許多項目。我們曾一起策劃《突破時刻》的十週年慶典,還用達明一派的第一首歌《繼續追尋》來排舞。她更與我分享了很多學術和文化界的人際網絡。Eva的『真』和『童真』是很難得的。她讓我想起Simone de Beauvoir和法國經典作品《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她就是一個充滿智慧又讓人感到溫暖的人,所以我一直很羨慕被她教過的學生!」
浸大校友CMRS集團的聯合創辦人兼資深數碼市場顧問司徒廣釗(Ralph Szeto) 就把自己和文教授的關係比喻為《星光伴我心》(Cinema Paradiso)裏的Toto和Alfredo。「你找不到比文教授更人文學的人。她不會給你具體的答案,而是鼓勵你自己去尋找。她對生活、文化和人的熱情啟發了我對創作的追求。教授就像我們的家人,每年的農曆新年,她的家都擠滿了來拜年的學生和校友。我們就是這麼期待跟老師的每一個聚會。」
各位學生有所不知的是,大家口中很雅致的文教授,原來也從學生身上得到很多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談到和大家的一點一滴時,文教授打開了兩個載滿迷你畢業證書的玻璃樽,每張畢業證書上都寫著學生對她的祝福。這是2003年人文學畢業生送給她的禮物。當年在SARS疫情陰霾的打擊下,同學們仍堅持舉辦謝師宴。每當文教授要為自己打氣的時候,她都會小心翼翼地從樽裏挑出一條信息細讀。
「在那些艱難的歲月裏,有一幕讓我特別感動。一位同學在課堂上分享了關於家庭的故事。她在一個貧困的家庭長大,有一次她和她的兄弟姊妹打算抽籤來決定賣掉誰來賺取金錢。這位同學一邊分享她的故事,一邊把一張張一百元的新鈔撕開來表達金錢對她的價值。開始時我們都看得傻眼了,後來大家卻各自拿出銀包,把自己的鈔票交到她手裏,讓她撕掉,直到她完成分享。大家就是那麼純粹和大愛。」
文教授的三位舊生林燕、吳依華、黃嘉俊也不約而同地分享了這位教授如何義無反顧地鼓勵及支持他們。「教育的本質就是建基於彼此的關係和信任。雖然和你們一些價值觀較接近的同學比較容易交心,但我仍然很珍惜和每一同學的關係。學生就像我的兒女一樣,如果有一天我要到老人院去,你們一定要來探望我呀!」教授開玩笑說。
文教授經常和大家提到緣分這兩個字。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人和關係確實來得不易。文教授對社會和對人的關懷,不就是人文學的精髓嗎?